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securecrt 导入原来保存的连接 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

2023-10-09 21:3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在用windows时管理linux服务器时,常会用到SecureCRT、Xshell以及开源的putty。在我工作环境大多都是采用密码认证的方式进行登录。今天对学习了些SecureCRT的密钥登录方式。对比密码认证方式,使用密钥认证登录会有以下几个优点:

1、公钥认证允许使用空密码,省去每次登录都需要输入密码的麻烦2、多用户管理服务器时,可以通过多个公钥登录同一用户下,可以避免因为密码认证被用户都需要密码,导致的密码容易泄密的危险。并且使用passwd修改密码,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登录。3、做空密码的公钥认证,为运维自动化提供了便捷方法。4、如果使用putty软件,暂时不支持密码保存功能,每次登录都必须输入相应的密码,而密钥管理可以方便的进行登录,省去输入密码的麻烦操作。了解了这个优点后,本文开始关于SecureCRT使用密钥登录设置过程。1、在SecureCRT上生成密钥。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下一步

点击下一步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修改密码_02

加密方式有两种,分别为DSA和RSA,在OpenSSL都支持,随便选择一个都可以,下一步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工作环境_03

输入你登录时候要使用的密码 这个只是你自己的key对应的密码不建议为空。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工作环境_04

密码的默认长度是1024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修改密码_05

密钥生成。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下一步_06

注意这里设置为OpenSSH格式,这样就完成了。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下一步_07

2、把公钥拷贝到服务器在生成的密钥里面有两个文件,一个公钥文件(Identity.pub),一个私钥(Identity)。需要把Identity.pub内的内容拷贝到Linux服务器的特定文件中:~/.ssh/authroized_keys其中,“~”表示对应用户的主目录,以root为例。如果你是用test用户登录的话需要把Identity.pub拷贝到/home/test/.ssh 若.ssh目录不存在,请创建它,并把公钥信息写入文件中:[root@hr35 ~]# mkdir ~/.ssh [root@hr35 ~]# chmod 700 ~/.ssh [root@hr35 ~]# vi ~/.ssh/authorized_keys [root@hr35 ~]# chmod 644 ~/.ssh/authorized_keys

[root@hr35 ~]# ssh-keygen -i -f /opt/Identity.pub  >> /root/.ssh/authorized_keys 将公钥导入到 authorized_keys文件中

注意:必须要注意~/.ssh 的全新必须为700,~/.ssh/authorized_keys必须为644,否则可能会出现登录不了的情况。

3、在SecureCRT上通过密钥登录通过以上的配置,基本按照ssh服务端的默认配置是可以通过密钥进行登录,如果还是不能可以检查下前面的步骤,以及后面的ssh服务端配置的相关选项进行适当调整。配置SecureCRT通过密钥登录linux服务器:

把PublicKey认证调整到第一,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修改密码_08

Properties,设置本地密钥的存放地址,设置好后。就可以直接连上linux服务了

ssh配置公钥私钥(key)登录SecureCRT_下一步_09

4、OpenSSH服务端配置项说明  OpenSSH的配置通常保存在:/etc/ssh/sshd_configPermitRootLogin no # 禁止root用户登陆StrictModes yes # 检查密钥的用户和权限是否正确,默认打开的AuthorizedKeysFile .ssh/authorized_keys # 验证公钥的存放路径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# 启用公钥认证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# 禁止密码认证,默认是打开的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